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
栗的本义是栗树及其果实。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栗姓和栗树联系起来。
栗的种类很多,以板栗居多,可食可药。栗子香脆、清甜,常常让唇齿之间,盈满芬芳,全身上下,也有着通透的舒爽和怡然。
作为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栗树一般高二三丈,叶子长圆形,花儿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果实苞生多刺如刺猬毛,秋冬时节成熟,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
栗自古以来就是珍贵的果品,有“干果之王”“人参果”之美称。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医别录》将栗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国早期医学理论典籍《黄帝内经》把“板栗、李、桃、杏、枣”并称为“五果”,说“五果为助”,食之能助养强身。南朝宋齐梁时期的医药学家陶弘景称:“板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味甘性温的栗还可作药方,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板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李时珍也说:“板栗可治肾虚,倘腰脚乏力,日食十粒,并以猪肾煮粥助之,久必强健。”
栗氏得姓还真的正如人们联想的那样,是因为他们的先祖最早发现了栗树。
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被封为“水龙氏”“黑龙氏”“冬官”,伏羲令栗陆氏繁养草木、疏通水道、治理河流。栗陆氏治水成绩斐然,堪称水利始祖。
栗陆氏于公元前7706年正式迁居至栗广之野(即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之后传二十余世近千年,至女首领伏安开始,又历经伏安、起望、河圭三任女帝,共执政124年(约公元前6856年—前6732年)。
据记载,栗树先是伏安的外甥女起望发现的。那年初冬,起望和几个姐妹上山采摘野果、搜寻猎物,饿了时随意摘下几枝长满果实的树枝烧烤山鸡。山鸡的香味飘荡在山谷,而另一种香味也徐徐传来。起望不禁仔细嗅寻,发现新香味是从树枝上的果实里散发出来的,她心里一动,莫非这果实可以食用?她决定冒险尝试,并告知姐妹,如果她食后没有中毒,那么这果实就可以食用,就解决了大家食物短缺的难题;如果中毒了,那也可警示世人。她一口气吃了10余粒,过了半个多时辰,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早已禁不住香味诱惑的姐妹们,见起望吃后并无不妥,也马上采摘烤食,全都安然无恙。起望便断言这果实无毒可食,并报告给了伏安。
伏安非常高兴,认为起望立了大功,想以起望的名字给树命名。起望连忙拒绝,她说:“这树是我们栗陆氏发现的,不如就叫栗陆树。”伏安说:“栗陆树叫起来有些绕嘴,干脆就叫栗树,果实叫栗子。”
很快,栗陆氏发现了栗树的更多作用:木材可建房子、制器具、做柴薪,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叶子可喂柞蚕,便对栗树越发热爱和崇拜。他们以栗树为原始图腾、族徽,奉为神树,后族人皆以栗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