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里都爱带个”伯仲叔季“,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辅佐朱元璋打下天下的神机妙算军事刘伯温,还有隋唐英雄传里誓死效忠李密的瓦岗五虎的王伯当。
现代汉语”伯“的意思,是伯伯,也就是爸爸的哥哥的意思。古代汉语里,”伯仲叔季“是指几个兄弟的排行,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小“的意思。
比如说孔子,名丘,字仲尼,仲尼翻译成现代的名字叫”二妮“,听读音成了家里的二闺女了,甚是好笑,后来还曾被叫成孔老二。
有人问了,为什么刘邦排行老三却叫刘季?
其实,“季”其实并不是“四”,而是“最小”的意思。
《说文解字》里讲了:“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
什么意思呢?“季”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破土而出的幼苗,上面是“禾”代表禾苗,下面的“子”来强调这是幼小。
而“叔”则是长成且可采摘的秧苗,左边是秧苗,右边是手。
在金文中,“伯”都是写作“白”的。
那么,“白”与“伯”的关系又是从何而来呢?
“白”就是成熟且研磨后的稻米,甲骨文中的字形如下:
比对一下大米粒,是不还挺像的?
由大米的颜色引申出“白”代指色彩的一种,即白色,这也是“白”最常见的用法。
那么,按作物的成长周期来看,“白”显然是最早的,已经磨成米了。“叔”要稍晚一些,刚到采摘时节,“季”当然是最小的了。排序也就出来了,即:白、叔、季。
引申到人的年龄排序,即伯、叔、季。
“伯”是老大,“季”是最小的,中间的都是“叔” ,再将“叔”中最大的选出来作为“伯”的替补,这就是“仲”。例如周文王有多个儿子,老大伯邑考死后,其地位就由仲发补上。
那么,最初的模型应该是这样的:伯、仲、叔、叔、……、季。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四季因为每个季节有三个月,所以就有孟春、仲春、季春,孟秋、仲秋、季秋等说法。
刘季,也就是说刘邦是最小的那个。
太公刘煓 与 刘媪 生:
1.刘元(字伯)
2.刘喜(字仲)
3.刘氏(谥号:宣夫人)
4.刘邦(字季)
后来,太公刘煓与又李氏又生一子,
5.刘交(字游)
就好比三个儿子叫大毛二毛小毛,谁知道又生一个,只好叫亮亮了。
刘邦排行老三,却叫刘季,就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