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周口项城县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在当地政府部门公布的1256名经济适用房申购人员名单当中,居然出现了上百名的90后,而且其中42人都还没有成年,最小的不过仅只有6岁而已。面对质疑,项城住建局表示,住建局只负责审查申请人名下是否有房产,而申请人财产情况则由纪检、监察部门核查。
笔者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参加到经适房这样用于解决迫切民生住房问题的项目当中呢?难道项城的老百姓都已经人人安居乐业,不需要政府再去帮忙建房子,所以只能由这些小孩子出来凑个数?还是,其它1000多名落选的申购者,他们的年龄都低于5周岁,因而未能满足相关部门“本市建成区常住户口5年以上”的资格审核?
不过当了解到,此次申购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当地财政局、国土局、城建局、公安局、工商局、市政府这样的政府机构之时,笔者恍然大悟了。原来,项城县的经济适用房跟其它地方的不一样,并不是用来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的。在这里,经适房只不过是公务人员的一项福利待遇。项城,这座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南部的小城市,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向世人演绎了一则颇富时代特色的寓言故事——有爹不在年高!
我们并不是没有制定相关准则啊!按照项城政府自己公布的此次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和对象的要求,单身人员是必须要达到婚育年龄的,即男22周岁,女20周岁。这样的数据,单从身份证号码就能够判别出来啊。可是,在经过当地住建局、纪检和监察部门的层层把关审核之后,却依然出现了这样的乌龙事件,并且还堂而皇之地公布了出来。这,不得不让人对项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养深表遗憾和质疑。
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却监守自盗,不按规矩出牌,这是一种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嘲弄。也许,像经济适用房这样的民生工程,油水确实是少了些,项目融资也确实是困难了些。但既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既然要通过提前向申购者征收每户10万元的购房款来确保工程进度。那么,面对如此艰难的民生工程,我们对弱势群体多一点儿的“照顾”?
项城的这个实例再一次地向世人证明,没有公民监督机制而单靠嘴上说一说,是无法带来什么所谓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在这整个事件当中,我们看到如果不是有媒体去“挑刺儿”、“找事儿”,这份名单也许就在公示期内无人问津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媒体基本上取代了公民地位而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国内恐怕不乏其例,但是媒体监督毕竟不等同于公民监督。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媒体确实可以推动社会在一些方面的公开透明,可若要实现社会本质层面上的进步,还是要靠发展公民团体,施行公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