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朝鲜一位老人奄奄一息,将儿子们叫到床前,费力地留下遗言:“我们的老家在中国,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
说完这话不久,这位老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人名叫田好谦,生于1610年明朝时期。经过几代人的沉淀,田氏一族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了。
家族里的成员依靠自己的才能,分布在政界和商界之中打拼,以保证家族屹立不倒。
聪明伶俐的田好谦并没有步入官场,反而对商业非常感兴趣,凭借自己的聪慧,他也快速进入了家族的产业之中,忙得不亦乐乎。
公元1637年,田好谦去东北查账,可路上遇到了入关的清军,慌乱之中,他只能东躲西藏的逃命。
当他彻底摆脱了清军时,才发现自己跑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四处打听,才知道自己竟然跑到了大明的藩国朝鲜。
田好谦流落他乡,非常想回家,可是战乱时期,没有军队的护送,他根本没办法避开清军以及路上的流民、匪盗安全回家。
无奈之下,他只好以乞讨为生。
当时的朝鲜一心忠于大明,不愿屈服于皇太极之下,因此也是常常和清军进行战争。
在一次乞讨中,士兵们把残羹剩饭倒在地上,乐呵呵地看着流民们去争抢这些残羹剩饭。
可是田好谦饿极了,也没有接受这种带有侮辱意味的施舍。
士兵们一传十 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流民中有一个奇怪的人,明明饿狠了,却为了所谓的尊严不受嗟来之食。
士兵们好奇问他,他却昂首挺胸地说:“我生于东方礼仪之邦,宁可自己饿死也不会做这种有辱尊严之事!”
这件事情传到了大将军具宏耳朵里,他也心生好奇,想来瞧瞧这个人,没想到这一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在当时那个年代,朝鲜别说读书人了,哪怕是会写自己名字的人都不多。
而田好谦生于官宦之家,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在当时可以说是妥妥的“高富帅”,周身气度非凡。
面对具大将军,田好谦不卑不亢、从容镇定,具宏认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他满心欢喜地把田好谦留在身边,帮他处理公务、出谋划策。
后来,大清和朝鲜的战争加剧,在平复国内的叛乱时,田好谦为具宏出了很多战略方案,使具宏赢得了战争,具宏便把他推举给了朝鲜的王。
知道了田好谦军事才能的仁祖,封他做了正三品的堂上官,跻身朝鲜王庭的高级官员,他在朝鲜娶妻生子,有了新的羁绊。
尽管他依然非常想回到家乡,可这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当初一样孑然一身、说走就走了。
无法离开朝鲜,也没能联系上家乡的亲人,但是也挡不住田好谦思念家乡的心。
每到过节,他都会带着妻儿,对着家的方向祭拜祖先,嘱咐家人:等到天下太平了,一定要回到中国去,我们的老家在广平府风正村。
渐渐的,孩子们长大了,田好谦也慢慢老了,可他依然思乡心切,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他甚至在住所附近,按照记忆中的样子,盖了一个“家乡”。
把家庙盖在最中央,家庙前面是一棵大槐树,旁边还有一个关帝庙………
按照记忆里的样子,田好谦盖了一个和家乡一模一样的“风正村”。
晚年,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大槐树下,望着远方,思念着亲人,想象着自己已经回到了家乡。
田好谦思念着亲人,家乡的亲人也没有忘记他,家里人几次循着他当初走过的路,多番打听,也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田好谦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把眼睛都哭瞎了。
1687年,田好谦终究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临走前,他费力地留下祖训:“我们的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
在良好的家风下,田氏的子孙后代们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每到过年,都会围在一起吃饺子,、贴春联,并且努力寻根。
1706年,田好谦的儿子田会一争取到了出使大清的机会,到了京城,他便主动留意寻找广平府田家的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被他找到了田氏一族,可是由于他是出使的使者,不能随意离开北京,阴差阳错的,还是没能见到田家人。
后来,清朝没落,日本侵略战争已经开始了,两家人仅靠书信维持的联系也中断掉了,再一次陷入失联状态。
此后,田氏一族在韩国越发展人数越多,规模越大,八十年代以后,寻亲的主力军变成了时任株式会社社长的田文俊。
田文俊人脉关系强大,社会关系众多。在他的有心打听之下,终于在2004年,找到了田氏族人。
接到对方电话后,田连平激动地对族人说:“我们失散多年的韩国亲人找到啦!!”
三天后,田连平把族谱传给韩国,终于把族谱对上了。他们分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两边的亲人,双方都为接下来的祭祖仪式进行充分准备。
终于,在6月29日,韩国田氏家族的成员返回中国风正村,举行了祭祖大礼,把族人的名字加到了族谱之上。
田文俊在祖坟前跪地不起、泪流满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田氏一族终于团圆了!先祖们终于圆了心中的遗憾!
这场跨越3个世纪的寻亲,没有中断,直到最后寻到根。中华儿女的血脉亲族观念已经融入了骨血之中,无论多远多久,都不会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