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命名的规律

在我们国家,特色之处极多,但除了出名的美食、民族之外,有一个特色是外国人弄不明白的。那就是我偌大神州之地的不同地区管辖之下的不同村庄,它们或村、或庄、或楼……以不同的字义存在着。而且,它们个个都有自己的意义,都直接彰显我国文化的精髓。

所谓村名,很好理解,就是一个村子的名称。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并不是随口叫出来的名字,而是根据不同历史、俗称以及标准而被命名所得。通常,因为区域不同,它们的叫法也不一样,但他们的历史与标准却约定俗成:可能会同名,但出处与原因却不同。

中国村庄命名的规律,大致这么一些:

1、自然聚集的叫村;

2、有栅栏围的叫做寨;

3、靠着大路聚集的叫庄;

4、周围有热闹集市的叫集;

5、有驿站和街市的叫店;

6、传递公文信件的驿站叫铺;

7、由士兵屯田的叫营;

8、有瞭望哨楼的叫楼;

9、周围带有围墙的叫堡,它还有两个读音一个叫bǔ,一个叫pù,通铺;

10、开荒聚集起来的叫屯;

11、外地人迁徙聚集的叫疃;

12、和地形有关的坡、桥‘洼、岭;

13、害有处于高处的村子叫做崮,比如孟良崮;

14、附近有水有桥的叫做塘;

15、在河沟周围或者山沟里的就叫沟;

16、靠近河流的叫做湾;

17、和方位有关的叫头;

18、和信仰有关的叫寺、庙、堂。

命名规律

一、依托宗族姓氏命名的村庄,比如“*庄”、“*家庄”、“*家村”、“*村”、“*楼”、“*老家”等等,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原,尤其是长江以北?

因为,这类村庄,大都位于连片的平原地带,典型的农耕生活方式。地理风貌、风物同质化,没有过于复杂的地理区隔。比如少见不可逾越的大山、大河,河网不密,传统价值观非常容易复制。

这类村庄的人们,为了更突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为了增强自身家族的凝聚力,当然也有自我保护的集中,以“姓”来命名,非常自然。

二、依方位命名的逻辑,不但是地理形态复杂,而且人们依托生活的基础大多是山川与河流。而村庄的命名多与山之逶迤方向、水之流向有紧密的关联。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中后,都有非常多的名字体现。而且大都充满美感、诗意。

三、依托地理特征命名。这个当然也建立在相对复杂的地理形态上。比如西南、东南许多省份,也包括东三省、台湾地区,村庄所处地独特的形状、风貌,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很容易生发各种联想,积淀为村庄的名字。这类名字也非常好听。比如“*桥”、“*沟”、“*湾”

这一类里,有一些看上去不同的名字,其实还是雷同。你能看到,在这个区域,尤其是山东东部,有许多村庄,叫什么“*格庄”、“*哥庄”、“*戈庄”,其实它们都是“*家庄”的亲戚。

村庄是一个民族的子宫。每一个中国村庄的名字,都是一块中国文化的化石。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