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硬证!全球风靡的“万字符”不是从印度来的!

作者:张远山

很多中国人以为,万字符是佛教在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之时带来的——

微信截图_20180404155006.jpg

其实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全球最早的万字符,由上古华夏首创,早于佛教传入中国五千年。

华夏首创万字符的第一硬证:蕴涵中国天文学的独创范畴

华夏最早也是全球最早的万字符,由良渚文化的前身河姆渡文化首创——

微信截图_20180404155032.jpg

河姆渡人创造万字符的过程,分为四步——

3.png

第一步,河姆渡人夜观天象,发现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顺时针旋转,画出“北极北斗相对图”。

第二步,河姆渡人继续夜观天象,又发现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每天旋转1°,每月旋转30°,每季旋转90°,每年旋转360°,画出“四季北斗绕极图”,表达北斗斗柄的“指时”功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

第三步,河姆渡人又把四季北斗合于一图,画出“四季北斗合成图”。

第四步,河姆渡人再把“四季北斗合成图”的双线叠成单线,画出“四季北斗合成符”,成为华夏最早、全球最早的万字符。

万字符

“北极七星”和“北斗七星”,都是华夏天文学独创的天文范畴。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的天文学,“北极七星”属于“小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的一部分。这是作为“四季北斗绕极符”的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第一硬证。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其他硬证。

华夏首创万字符的第二硬证:时间最早、数量最多、风格最全

河姆渡人首创的“四季北斗绕极符”(万字符),完美表达了“斗柄指时”的天文奥秘,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迅速传遍华夏全境——

河姆渡文化首创的万字符,被后续的崧泽文化继承。又在崧泽文化时期,传遍华夏全境。传播过程中,拟形万字符逐渐定型为标准万字符,又变化出各种特殊风格。

比如红山文化区域,既有标准万字符,也有少量的特殊风格万字符——

5.png

马家窑文化区域,也是既有标准万字符,又有大量的特殊风格万字符——

6.png

从距今七千年到距今四千年,万字符在华夏全境遍地开花,各种拟形万字符,各种特殊风格万字符,标准万字符,应有尽有,是全球范围万字符时间最早、数量最多、风格最全的唯一区域。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第二硬证。

华夏首创万字符的第三硬证:夏商周秘藏,见于甲骨文

河姆渡万字符“四季北斗绕极符”,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两者虽然差异极大,却有一个共同源头——

7.png

上面的解密图,足以证明:河姆渡万字符“四季北斗绕极符”是北极天象的天文符号,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是北极天象的宗教图像。由于天象崇拜是宗教崇拜的前身,天文符号是宗教图像的前身,所以河姆渡万字符是良渚神徽的前身,两者的共同源头是北极天象。

上古华夏首创的“四季北斗绕极符”(万字符),夏商周时代仍然大量存在。但是夏商周黄帝族为了巩固王权、强化王权、神化王权,实行“绝地天通”(《尚书》、《国语》、《山海经》、《史记》),严禁传播天文知识,秘藏一切天文图像,于是把天文符号“万字符”秘藏于绝大多数人无法见到的甲骨文、日晷、盖图、青铜器——

8.png

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夏商周,既有作为天文符号的大量万字符,又有记载“斗柄指时”的大量文献。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第三硬证。

华夏首创万字符的第四硬证:全球特殊风格的总源头

河姆渡万字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传遍华夏全境以后,又越出华夏区域,向全球范围广泛传播。

美洲万字符的特殊风格,都能在上古华夏找到源头,证明美洲万字符源于华夏万字符——

9.png

亚欧万字符的特殊风格,都能在上古华夏找到源头,证明亚欧万字符源于华夏万字符——

10.png

全球范围的特殊风格万字符,都能在上古华夏找到源头。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第四硬证。

华夏首创万字符的第五硬证:只有中国天文范畴可以解密

由于全球万字符无不源于华夏万字符,所以与华夏万字符一样,都是“四季北斗绕极符”。

首先,华夏范围的特殊风格万字符,都是“四季北斗绕极符”——

11.png

余姚河姆渡的四鸟万字符,包含两个地盘卐:圆心的四鸟颈,把四季北斗合为地盘卐。圆周的四鸟首,又把地盘卐解析为四季北斗。

12.png

湖北清水滩的旋转万字符,中心是一个地盘卐,外面添加了四季北斗的逆时针旋转线。旋转万字符的外观,如同绳结,是具有天文内涵的最早“中国结”。

13.png

南京北阴阳营的权杖形万字符,是四个权杖叠加的天盘卍。把四季北斗拟形为权杖,是因为手持权杖的上古酋长,天文对位是北斗七星(详见第四篇)。

其次,全球范围的特殊风格万字符,都是“四季北斗绕极符”——

14.png

15.png

16.png

最后,华夏范围和全球范围的标准万字符,都是“四季北斗绕极符”——

17.png

华夏范围和全球范围的一切特殊风格万字符和一切标准万字符,全都只能用华夏独创的天文范畴“北极七星”、“北斗七星”予以解密,不能用其他民族的天文范畴或神秘内涵予以解密。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第五硬证。

尽管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全球各地都有万字符,但是其他民族全都视为含义不明的宗教符号、吉祥符号、神秘符号,不能解释万字符的确切内涵。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而非其他民族首创的重要旁证。

上古华夏拥有全球范围时间最早、数量最多、风格最全的万字符,中古夏商周也有作为天文符号的大量万字符和记载“斗柄指时”的大量文献,所以只有中国人才能综合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运用中国天文学的独创范畴“北极七星”、“北斗七星”,解密全球范围一切万字符的精确天文内涵:完美表达“斗柄指时”的“四季北斗绕极符”。

上古华夏不仅首创了作为“四季北斗绕极符”的万字符,而且上古至中古的华夏祭天乐舞“万舞”,也是植根于万字符的“万字符之舞”。这是万字符由华夏民族首创的第六硬证,也是最强硬证。
 

上古华夏又创造了植根于万字符的祭天乐舞“万字符之舞”,简称“万舞”,也被中古夏商周继承,见于《诗经》《左传》《墨子》《庄子》《吕氏春秋》《史记》等大量文献——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诗经·商颂》)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诗经·邶风》)

万舞洋洋,孝孙有庆。(《诗经·鲁颂》)

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墨子·非乐》)

我之帝之所,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史记·赵世家》)

1.jpg

甲骨文大量记载“万舞”,有时写成“卍舞”(《甲骨文合集》20974),成为“万舞”是“万字符之舞”的最强硬证。同时证明,“万”是“卐”的加密写法:上半变成直线,下半基本不变。加密的原因,是为了神化王权而严禁传播天文知识、天文图像,史称“绝地天通”。

根据海量的考古图像和相关文献,上古至中古的华夏祭天乐舞“万舞”(卍舞),共有三大舞姿:顶天立地,降龙伏虎,踏罡步斗。

万舞(卍舞)第一舞姿:北极天帝顶天立地

万舞第一舞姿“北极天帝顶天立地”,舞者佩戴北极天帝面具,模仿北极天帝“帝俊”的第一造型: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屈膝下蹲。

上古万舞的第一舞姿,大量见于华夏全境的上古器物和史前岩画——

2.jpg

3.png

4.png

中古万舞的第一舞姿,大量见于夏商周的青铜器、玉器和其他器物——

5.png

6.png

7.png

如何证明这些上古图像和中古图像,不是普通的舞蹈图像,而是万舞的第一舞姿?

上古硬证是:西藏史前岩画把这一舞姿与万字符画在一起,证明这是上古万舞的第一舞姿,“万舞”正是“万字符之舞”——

8.png

中古硬证是:这一舞姿大量见于夏商周万舞的专用乐器、专用道具,证明这是夏商周万舞的第一舞姿——

9.png

10.png

11.png

万舞(卍舞)第二舞姿:北极天帝降龙伏虎

万舞第二舞姿“北极天帝降龙伏虎”,舞者佩戴北极天帝面具,模仿北极天帝“帝俊”的第二造型:双手曲肘下按,双腿屈膝下蹲。

上古万舞的第二舞姿,大量见于华夏全境的上古器物和史前岩画——

12.png

13.png

中古万舞的第二舞姿,大量见于夏商周的青铜器、玉器和汉代画像砖——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万舞(卍舞)第三舞姿:北斗猪神踏罡步斗

万舞第三舞姿“北斗猪神踏罡步斗”,舞者佩戴北斗猪神面具,手姿、腿姿模仿作为“四季北斗绕极符”的万字符造型:一手曲肘上折,一手曲肘下折。一腿弯膝上踢,一腿屈膝下折。

上古万舞的第三舞姿,大量见于华夏全境的史前岩画——

18.png

中古万舞的第三舞姿,大量见于商周的万舞金文、战国的万舞玉人和汉代的万舞画像砖——

19.png

20.png

上古万舞和中古万舞的全景

另有一些珍贵的上古图像和中古图像,是领舞者、伴舞者互动旋转的万舞全景。

广西左江的史前岩画,领舞者足踩象征苍龙七宿的“青龙”,是“天帝降龙”的上古万舞全景——

21.png

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的史前岩画,画有象征白虎七宿的雌雄“白虎”,是“天帝伏虎”的上古万舞全景——

22.png

河南淅川和尚岭战国楚墓出土的一对青铜壶,中间的领舞者扮演北极天帝,两侧的伴舞者扮演青龙、白虎等天文神兽,是“天帝降龙伏虎”的中古万舞全景——

23.png

曾侯乙墓的漆棺画,是“北斗猪神踏罡步斗”的中古万舞全景——

24.png

25.png

东侧面是雌雄北斗猪神各领四季神兽,西侧面是雌雄北斗猪神各领四季神兽,合计二十神。东侧面的北斗猪神上面,另有四季鸟神,合为二十四节气神。

四季鸟神又分为两组:左二是春夏鸟神,即雌雄“凤鸟”;右二是秋冬鸟神,即雌雄“天翟”。合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的帝喾万舞《九招》——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笭管、埙箎。帝喾乃令人抃鼓鼙,击钟磬,吹笭管埙箎。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

万舞是中国舞蹈、音乐、诗歌、戏曲、武术、百戏、杂技的总根

华夏祭天乐舞“万舞”的三大舞姿,领舞者先后扮演华夏至高神“北极天帝”和华夏次高神“北斗猪神”,因其头戴面具,上有峨冠,足踩高跷,显得高大壮硕,所以《诗经》称为“硕人”。伴舞者分别扮演华夏众神“二十八宿”星官,围绕领舞者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仅有扮演“北极天帝”的领舞者,近于人形。其他扮演“北斗猪神”、“青龙”、“白虎”、“凤鸟”、“天翟”的舞者,均为鸟兽之形。所以中古文献描写万舞,常常称为“百兽率舞”(《尚书》),“致舞百兽”(《吕氏春秋》)。

西周万舞的舞者人数,每排八人,固定不变;排数多寡,各不相同。天子万舞的人数是八八六十四人,称为“八佾”。诸侯万舞的人数,根据爵位递减:公爵“六佾”,六八四十八人;侯爵“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士大夫“二佾”,二八十六人。春秋末年周室衰弱,导致礼崩乐坏,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不用“二佾”,僭用“八佾”,遭到孔子怒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万舞的三舞姿,决定了为万舞伴奏的雅乐必须是三叠曲,为万舞伴唱的歌词必须是三叠诗。秦汉以后,万舞的三舞姿、雅乐的三叠曲失传,仅剩歌词的三叠诗,即《诗经》。

一旦解密上古至中古的华夏祭天乐舞“万舞”是“万字符之舞”,进而解密万舞的三大舞姿,就能透彻理解中国舞蹈、中国音乐、中国诗歌、中国戏曲、中国武术、中国百戏、中国杂技,因为万舞是其总根。

“万舞”是华夏祭天乐舞的通名,每一时代各有专名

“万舞”是上古至中古华夏祭天乐舞的通名,每一时代各有专名。根据文献记载,伏羲时代的万舞专名《扶来》,神农时代的万舞专名《扶持》,黄帝时代的万舞专名《咸池》,颛顼时代的万舞专名《承云》,帝喾时代的万舞专名《九招》,唐尧时代的万舞专名《大章》,虞舜时代的万舞专名《九韶》,夏代的万舞专名《大夏》,商代的万舞专名《大護》,周代的万舞专名《大武》。

孔子最为推崇虞舜时代的万舞《九韶》,曾经一唱三叹,反复言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秦汉以后的中国人尽管熟知孔子沉迷万舞而“三月不知肉味”,但是无缘一窥孔子赞为“尽善尽美”的虞舜万舞《九韶》,也无缘一窥孔子视为“尽美而未尽善”的西周万舞《大武》。凭借现代考古的伟力,今人可以尽睹虞舜万舞《九韶》和西周万舞《大武》,饱览上古至中古的华夏万舞全貌,并为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