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之中国人,只要一提到天干地支,都认为只是一个符号,类似于英文字母的一种符号而已。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天干地支是宿命论,迷信的专属名词。
确实,天干地支被中国古人用来算命算了几千年。但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是命理学利用了天干地支,而天干地支不是为命理学而产生的。天干地支的产生恰恰是中国老祖宗们为了研究天文科学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它与我们的农历干支纪元、二十四节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十天干来自十月历,是太阳在一年中的循环往复规律的总结,干为日之总归。按阴阳五行规律,天一是壬水属阳,对应地六癸水属阴;地二是丁火属阴,对应天七丙火属阳;天三甲木是阳,对应地八乙木属阴;地四辛金是阴,对应天九庚金属阳;天五戊土是阳,对应地十己土属阴。所以,干者,天也,五行之所生也。
十天干的产生背景是人们学会了计数开始的。
上古时期,弇兹氏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单股的绳称作“玄”,双股的称作“兹”,三股的称作“索”(又作素)。然后结绳记事,经反复实践,发现遍数十指,凡36复,地上相同情况又循环发生,天气也发生相同变化;于是就规定360天为一年,36天为一个月。(圆周360度和十进制就是这么来的)。一年10个月根据左右手分上下两半年相对应,奇数为天,偶数为地,记录天象总结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就是河图洛书,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出现地规律和秩序的总结和概括。(中原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
这段话其实就是古人对一年中天气和物象变化的总结:从冬至开始的第一个36天是水的生发季节,这时候的冰雪融化后都会生成水,第六个36天为水的生成季节,天上下来的直接是水叫作雨;第二个36天为火的生发季节,人们感知是从地下的井水开始,古诗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七月份是火的生成季节,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也叫七月流火;依次类推,三月份是草木的生发季节,这个时候能看到草木发芽,八月份是草木生成季节,果实成熟,叶黄落地;四月份(相当于现在的阳历五月底)是金的生发季节,这个时候夏粮成熟,一片金黄,九月份·是金的生成季节,铺天盖地也都是成熟的金黄;五月份夏粮收完土地裸露,古人认为这是土的生发季节,到十月份秋庄稼收完,也是土地裸露,但草木不长,古人认为这是土的生成季节。
先有了五行概念,然后才又有了五方和四季的概念,进而产生了十二方位。最后把十二方位应用到天文观测,才有了黄道十二宫。
河图洛书其实就是对十月历的描述,后来才延申出来更多寓意。所以古人称,十天干为纲,十二地支为纪。
你看与观察太阳有关的成语都与干有联系,比如日上三杆(干),这里的杆,不只是标杆,而是根据天干对天空的划分来的。从天顶到地平圈均匀分布十天杆,中间共含九段间隔距离,所以叫作九天之上;而日上三杆也就是说太阳升起大约30°天光大亮了。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