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古代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
中国古人写字是自上而下(以下简称下行),
自右向左的(以下简称左行)。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书写材料决定的。
中国古代长期以竹木简作为基本的书写材料。而竹简狭长,一手执简、一手书写,所以只能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地书写。
但实际上这只能解释下行,不能解释左行。
后来又有专家说,商周的青铜器铸造很复杂,要先制作一个母模,再由模翻制成陶范。主流的书写都是用右手的,为了防止在刻制的过程中损伤泥土制成的柔软的范,就必须从左到右刻铭文,这样右手就不会压坏左边已刻好的铭文。反过来,铸成的铭文便是从右往左的。
青铜器铭文对后来汉字的顺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养成了书写者右行和下行的习惯。后来人也还是继承了这一习惯。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却也比较勉强。
其实,风雷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古代文字的诞生是随着历法和运算产生的。
文字诞生之前,古人靠结绳记事。当时,人们通过使用算筹来计数和运算。
算筹计数有纵和横两种方式,一到五的数就用几根算筹按统一方向摆放;六到九则用组合方式,一根变换方向代表五,余下的算筹放在下面;在表示多位数的时候,则将各位数码由高到低从左到右横列,便于直观结果。(如下图)
这种左旋递增的概念,大概源于对宇宙的基本认知吧!银河星系是左旋的,位于银盘边缘的太阳系和太阳系行星也都是左旋的。
易经有云:知来者逆,数往者顺。变动快速的总在右,变动慢的总在左。所以有什么新的变化总是从右边写起。
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也知道了”十“字的来历,还有造字法中的指事字,一二三四五本来就指的是事儿。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