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地名故事,太康的来历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13年获得成功,被舜选为继位人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迁都阳城(有可能是周口商水县)。

禹年临终时推伯益继位,可伯益谦让,而禹子启时有德,众诸侯纷纷归附,于是启即帝位,定都河洛(大概是周口附近)。

不久他又消灭了不肯臣服的有扈氏部落,除去伯益,破坏了“禅让制”而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0多年的王位世袭制度。

启去世后长子太康继位,他贪图享乐,不恤民事,荒废朝政,终日不是沉湎酒色,便是外出游狩,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他经常带领随从,载着酒食,到处游猎,留连忘返。

 

给了野心勃勃、伺机篡位的东夷族部落首领后羿以可乖之隙。他趁机率兵攻破夏都城池,占据王宫,阻击太康还朝。

不得已,太康最终流于戈地(即今太康县)长白山下筑城定居。

不久,太康的5个儿子奉母东寻,来到太康城西48里处(今太康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隅)时累得实在抬不起脚步,便在那里筑一高台暂栖稍息。

母子都埋怨太康失国害得全家饱受流离之苦,五子悲极长叹作歌台上,后世传为《五子之歌》,至今此地留有五子台遗址。

母子悲歌稍息后继续东寻,不日来到太康城找到了太康,并将此定为夏朝南都,又称阳夏(南为阳),全家人便在这里安居栖身、休养生息。

太康29岁时崩逝,家人将其葬于城东南二里处,占地方圆半里100余亩,古时墓极高大,为圆球冠形。

后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作太康。

微信打赏

    A+
发布日期:2019-11-23  所属分类:历史渊源
标签:周口地名故事,太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