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藏干 顾名思义,就是地支里藏着天干,更准确地说,是地支里藏着天干属性的能量。
地支的五行属性,不像天干那么纯粹单一。
在天干里,甲就是甲木,乙就是乙木,丙就是丙火,丁就是丁火,依次类推,都是单一的五行属性。地支里呢,就比较复杂些,它往往包含着一种以上的五行属性。
为什么地支所藏的五行属性会多样化呢?
在四季切换的时候,五行之气也会跟着转换,但承载能量的大地没有气候变的那么迅速,而是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转换过程。
比如立春之后就是春天,但不是立春后马上就是木开始旺,它会逐渐的旺,这期间,冬天的水气(和冬天最后一个月的土气)也不是一下子就没有了,而是逐渐衰减。
由于这样的变化原理,在任何一个月,都有进气、旺气和退气,于是地支藏干就产生了。
另外,在命理学的应用中,因为我们把天干看成是阳、是天,把地支看成是阴、是地,这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干支组成的预测体系中,人在哪里?
有天、有地、有人(称为三才),才能预测世事变化,没有代表人的组合,预测便无从下手。
在古人的认知中,人是在天地之间的,因此在干支体系中,就用地支藏干代表人,这也就形成了完整的三才,天干为天,地支为地,地支中的藏干为人。
地支的藏干规律
一、十二个地支,可分为三个小组,就是四正,四孟,四墓库。
1、四正(四桃花、四将星):子、午、卯、酉
四正,又叫四桃花、四将星。
四正,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最正中的方位,是四个不易改变五行的地支,所以主固执、执著,坚持自己原则。
子午卯酉又为四将星,代表性格固执。
子午卯酉亦为咸池、桃花,故又称为四桃花,主痴情、痴心,对感情是特别执著,是佛家三毒中的痴。
规律:
1)两两相冲。如:子午冲、卯酉冲。
2)本气阴阳属性的全属阴。如:子的本气为癸,癸为阴;午的本气为丁,丁为阴;卯的本气为乙,乙为阴;酉的本气为辛,辛为阴。
3)都是季节的第二个月。如:子为冬季(亥、子、丑)中的第二个月;午为夏季(巳、午、未)中的第二个月;卯为春季(寅、卯、辰)中的第二个月;酉为秋季(申、酉、戌)中的第二个月。
4)藏干比较简单,只有本气一个(除了午同时是己土的寄宫,藏干有二个)。如:子的藏干只有癸水,也是本气。
5)藏干中金木火水土各一个(因为己土的寄宫,午藏干有二个五行)。如子的藏干是癸水,午的藏干为丁火、己土;卯的藏干是乙木;酉的藏干是辛金。
2、四孟(四驿马、四长生):寅、申、巳、亥
中国古代将春夏秋冬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等,寅申巳亥即分别为孟春、孟秋、孟夏、孟冬,故,寅申巳亥又称四孟,孟者亦是启始,初生之谓。
四长生代表刚出生,所以主充满变数,变幻莫测。
寅申巳亥亦为驿马星,主随时改变,包括变化、变节、变脸、变质、搬迁、暴发、破产、变动等,内心常动,不安于现状,是佛家三毒中之嗔。
规律:
1)两两相冲:寅申冲、巳亥冲。
2)两两相合:寅亥合,巳申合。
3)都是季节的第一个月。
4)地支藏干由继承(余气)、长生(中气)、本气构成(亥是万物之始,是源头所以没有继承)
5)继承全是戊土(亥是源头没有继承)。
6)长生就是其所生,如寅的长生为丙火,丙火为寅所生。
7)本气阴阳属性全是阳,所生的长生全属阳,继承的全是戊土也属阳(亥是源头没有继承),所以藏干全是阳。
3、四墓库(四季、四华盖):辰、戌、丑、未
辰戌丑未亦为华盖,主孤芳自赏、孤独自我,唯我独尊,故为孤星的一种。
代表能储存或能涌出水火金木四种五行的地支,故四库象征能生及能藏,所以主能生财及占有欲极强,是佛家三毒中之贪。
规律:
1)两两相冲:辰戌冲、丑未冲。
2)都是季节的第三个月,季节之尾。
3)地支藏干由继承、长生、本气构成。
4)继承,就是上个月(即四正)的本气,如辰月上个月就是卯月,本气是乙木,所以继承就是乙木。故,所有继承都是属阴的。
5)长生,就是所谓的五行库(如辰是水库,戌是火库,丑是金库,未是木库),所有的长生或五行库都是属阴的,如辰是水库,属阴,就是癸水。
6)五行库的五行,就是三合局的五行,如戌是火库,三合局有戌的是寅午戌就是三合火局。丑是金库,化局有丑的是巳酉丑就是三合金局。
7)从四季分野来看,四季月继承都是旺9天,中间长生旺3天,其他的18天都归于本气。如:春季辰月,辰月(多个月)继续了卯月(二月)的余气乙木旺9天,中间长生癸旺3天,戊土本气旺18天。
注:
墓库为什么所藏是阴不是阳,未是木库,为什么不藏一个甲,而藏一个乙,甲木跟乙木一阳一阴,阳是气,阴是质,只有质,才能入墓。
四正、四库、四长生或偏多(二处及以上),对性情有直接影响。四正、四库、四长生偏多,分别有桃花、华盖、驿马之象。
二、“地支的阴阳变化”
寅,对应的月份为一月,即正月,从节气立春开始。
从藏干规律中我们可知,寅继承了上一个月十二月,即是丑月的土气。
细心的同学也许会发现,丑月的本气为己土,按人元司令分野,丑月最后18天为己土,那么,继承的应该是己土呀,为何寅月继承的是戊土?
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另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了。
阴阳不是永远不变的,他是可以变化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易(不易、变易、简易)中的变易。而变易有二种,一种是消长,另一种是转化。消长是一种量变的关系,如阴的变化,在阴的层面,在量的维度或增长或减少,无论如何变化,他都不改变阴的这个质。而转化则是一种质变的关系,如阴向阳或阳向阴的变化,就是一种质变。
而丑月十二月向寅月一月的变化,就是一种质变,由冬季向春季的变化。所以,丑月向寅月的变化,就是阴土己土向阳土戊土进行了质变、转化。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冬季向春季的变化是质变、转化关系,那么哪个是消长的关系?
答案就是:春季向夏季的变化就是消长、量化关系;而夏季向秋季的变化是质变、转化关系;秋季向冬季的变化是消长、量化关系;冬季向春季的变化是质变、转化关系……依此循环。
还是看图吧,方便一点,容易一点:
其中,寅卯辰为春季,己午未为夏季,申酉戌为秋季,亥子丑为冬季。
更细心的同学也许会发现,无论消长还是转化,都发生在土月(辰、未、戌、丑)。
同时,这也是土的库属性与墓属性区别的源头。延伸下去,就可以知道,库是一种消长关系,墓是一种转化关系。
再延伸下去,从五行的角度,自然属性的角度来说,辰、戌就是库,是消长、量变关系;未与丑就是墓,是转化、质变关系。
而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学了十几年八字的人也没搞清楚的问题:何为库?何为墓?所以说,基础知识过关了,很多历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这只是自然属性的角度,社会属性的角度又是另外一个知识点了。
知道了五行消长与转化的关系后,我们再配合人元司令分野就能详细的了解地支的阴阳流通变化。
例如,寅月,从丑月继承了戊土(土由己土转化为戊土),所以寅的余气为戊,余气即是继承,所以余气并不是自己的余气,而是上一个地支的余气。7日后到中气丙司令,又7日,到寅的本气甲。
甲司令18天后,到了卯月,也就意味着节气惊蛰也到了。寅月向卯月正式转化,即寅的阳气向卯的阴气转化,但两者的五行本质上还是木,只不过一个阳木,一个阴木。
卯月继承寅月的余气甲木10天,再到本气乙木20天。
接着是辰月三月(清明)的到来,继承上一个月卯月的乙木余气9天后,到中气癸水司令3天(平时大家所说的“辰是水库”,指的就是这个癸水),最后就是辰的本气戊土18天(这就是风水上所说的“四季月土日不可动土”的那18天土日)。
至此,辰土承上启下,承春季启夏季,春季结束,夏季开始。这时,不禁要问,为何春季向夏季,秋季向冬季的转变不是质变、转化关系,而是消长关系呢?
从五行本身阴阳的角度而言,木火为阳,金水为阴。所以,木到火的变化都是阳这个层面的量变;同理,金到水的变化也只是在阴这个层面的量变。
所以,辰向巳的转变是消长关系,巳月继承的是戊土,而不是质变后的己土。
而到未月,火向金(夏季向秋季)转变,是阳向阴的质变,是转化关系,所以,申月继承的是未的本气己土质变后的戊土。
其他月份依此类推。还不明白的朋友可以加作者洛乙丁微信咨询。
最后,还有几个知识点:1、在藏干的角度,子、午、卯、酉为四正之地,只有本气,没有余气或中气。
2、根据以上第1点所言,那为何午中却还藏有己土呢?
这个己土,严格来说,并不是午的中气,而是己土的寄宫。而关于土的寄宫,又是另一个知识点了,以后再说。
3、在藏干的角度,亥也没有继承,因为古人认为亥是万物之始、源头,既然是源头了,自然没有继承可言。
亥在天干为壬,六壬的取名就源于此。
4、以上只是从藏干的角度而论,不同于人元司令分野的角度,例如,从人元司令分野而言,亥月为十月,继承了九月戌月的余气戊土。
所以,看问题一定要分清不同的角度,用易学的语言来说,一物一太极,一定分清是否在同一个太极之内。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