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并不是分布在二十四节气里,并非一个节气对应一个花信风,而是指春天的八个节气里,每个节气有三个花信风。比如从小寒开始是梅花山茶和水仙,大寒是瑞香兰花和山矾,立春是迎春、樱桃和望春,雨水是菜花、杏花、李花等等,这里名字不一一列举,一直到谷雨。
花信风,即应花期而来的风。
一方面,因为春天最美的时节和花紧密相连。在大自然中,花被认为是报信的角色,即使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偏差,花也总是如约而至、言而有信,“花信”一说也就因此而来。这也让花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对象。诗人们对每一种花赋予人格,通过文学描述将对花的想象力定型下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也就形成了。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
小寒:一候梅花(凌寒首绽)、二候山茶(雪中燃火)、三候水仙(冰肌玉骨);
大寒:一候瑞香(佛国祥瑞)、二候兰花(幽谷自芳)、三候山矾(雪魄冰魂);
立春:一候迎春(金英报信)、二候樱桃(破寒吐蕊)、三候望春(玉兰擎雪) ;
雨水:一候菜花(金浪涌春)、二候杏花(胭脂破萼)、三候李花(雪缀千枝);
惊蛰:一候桃花(灼春融冰)、二候棣棠(金缕裁春)、三候蔷薇(刺蔓织梦);
春分:一候海棠(胭脂凝露)、二候梨花(素雪压枝)、三候木兰(玉盏擎香);
清明:一候桐花(紫雪漫空)、二候麦花(绿浪吹雪)、三候柳花(飞絮逐春);
谷雨:一候牡丹(天香国色)、二候荼蘼(春暮独放)、三候楝花(紫云谢幕)。
这二十四花信,很为准确,你只要一见楝树上开满了花,那就知道春天要向你告别了,而楝花便是这暮春最后的注脚。
楝花开时,就要入夏了。
楝花,即是苦楝的花,别名苦苓。
楝花琐碎,常见,以至于在大家的眼里很难留下印记。
楝花总在暮色里悄然开放,
有些旧风尘的味道。
记忆里的楝花就是那个微雨的黄昏,紫晕流苏,晚风清凉,空气里弥漫着楝花令人迷惘的香甜气息。
楝花很快落去,不见了踪影,没人会在意它们都去了哪里。只知道来年,它们还如星星一样的一簇簇紫白的花朵又会缀满枝头。
楝花落尽,一串串如青枣一样的果实如小铃铛一样挂满枝头。
对于这些满树的果实,我们曾不止一次希冀它们是满枝的青枣该有多好。
其实,我也曾忍不住放在口中,苦涩得让人难以下咽。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去,远远就能看见,楝树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寂寞的蔚蓝天空,依偎在老屋的檐旁。
一串串由青转黄的楝果,小铃铛一样在风中摇摆,仿佛等待着远行游子们的归来。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