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周口与简明古代史

公元前一万年前,女娲氏居住在周口西华的娲城。

当时的社会是母系社会,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问起来处,都说不清楚,于是借口说是泥巴捏的,所以叫混沌。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个部落首领突然开悟,根据大自然存在的现象明白了女娃才能生孩子造人的道理,创造了阴阳理论,叫做开天辟地。

后来,居住在商丘地区燧明国的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从此,人类终于可以驱逐黑暗,迎来光华,所以部族就叫起了华族。

再后来,居住在淮阳地区古陈地的伏羲氏因为渔猎行为发挥出了男性的优势,逐渐取代了女主天下的形势,形成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社会。女性成了从属地位,首领女娲就成了伏羲的妹妹和妻子,从此,带头大哥就成了我们华夏民族地位的代称。

伏羲创造八卦开垦息壤,定婚姻制度,后世形成了农业,所以首领演变出了神农氏。

当然,这期间用火的传统肯定一直沿袭,所以当时的头头也被叫做炎帝。

后来诞生黄河中上游郑州地区的黄帝,跟炎帝谈合并,炎帝不从。他们就在扶沟县的板泉打了一仗,炎帝输了,两族合为一处,后世都称炎黄子孙。

黄帝当了带头大哥后娶了西陵之女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青阳继承大统称作少昊。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青鸟氏。不久后迁都曲阜,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嫘祖所生次子叫昌意,黄帝架崩之后昌意之子高阳继任,就是颛顼帝。颛顼帝定都在高丘,现在的项城高寺。

颛顼帝时,就发现了黄河泛滥的现象,就跟黄河中上游的共工氏发生冲突,打败了共工氏,并把洪水泛滥的原因归罪于共工氏。

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后世称帝喾,他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深受百姓爱戴。,

帝喾有四子:长子阏伯与小儿子实沈不和,帝喾就把他们分别打发到商丘和巴蜀,千里遥远再也打不起来了。

传说帝喾的元妃姜媛踏巨人脚迹,怀孕十月生一男婴。

可能因为这个孩子来历不明,一度想要遗弃,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再后来,也许是母子连心终究不忍,抑或是帝喾爱屋及乌接纳了这个孩子。

反正,最后这个孩子得以长大,并且学了一身本事,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想必是虽然逃过一死,并不受待见,只能是跟着农人学种庄稼)。

长大后的弃当了农官,教民耕种,被尊称为后稷。

后稷子孙繁衍,逐渐强大,就是周王族。

再后来,后稷就成了华夏民族的谷神。

帝喾的次妃简狄生了契,后来成了商的祖先。

次妃常仪生了挚,次妃陈锋氏女庆都生了放勋。

挚继承了喾的帝位,在位九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

尧之后禅让给舜。

舜又禅让给禹。

é¡1城市汾æ23

禹上位后定都阳城,今的商水县城,地图上可以看出汾河和谷河有很多段年代久远的直河都有四五公里长,这显然不是天然形成,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痕迹。

火星阁

禹之后,正妃涂山氏生的儿子启,取代了伯益继位。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迁都阳夏,也就是现在的太康。

启死,其子太康继位,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后羿射日的传说实际上是,后裔夺取夏的政权的后,试图用东夷推行的十二月太阴历替代夏朝的十月太阳历)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

仲康之子名相,太康失国后逃到豫东平原被寒浞所灭。相被杀时,其妻后缗正怀孕,从墙洞逃出,逃回母家有仍氏(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境内),生子少康。

少康为逃避寒浞的儿子浇的追捕,又逃到有虞(今虞城)。有虞君主虞思,任他为庖正,把两个姚姓的女子送给他为妻,还封给纶邑,少康苦心经营,还学会了酿造高粱酒,后世叫做杜康。

少康把那些流亡在外的夏朝官吏以及被寒浞赶出家园的夏族人召集、收拢在自己麾下,加以组织和训练,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复国大军。

终于横扫寒浞势力,灭有穷氏,重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少康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病死后,他的儿子季杼继位。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

杼出于安全考虑 就把都城迁到了老丘(今河南开封)。

姒抒:在位17年。

姒魁:在位44年,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和平相处,民族逐渐融合,同时还征服了泗淮流域的九夷部落、使其向夏朝纳贡称臣,扩大了夏朝的版图,同时,社会经济也大力发展。

姒芒:在位18年,开创了“沉祭”(将祭物沉入河中企求河神保佑),该祭祀方式延续了上千年。

姒泄:在位25年,继续对外用兵,开疆扩土,对不服从夏朝统治的部落与方国用兵,使夏朝周边的夷族都承认夏朝的统治。

姒不降:在位59年,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大有为之君,夏朝疆域达到最大,对内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外与周边的夷族尽量保持友好往来,不大动干戈,使夏朝与周边夷族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姒扃:在位18年,姒不降的弟弟,在姒不降时期,姒扃就已经被任命了相,总揽朝政,由于能力出众,姒不降直接把帝位传给了他,没有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

姒廑:在位8年,姒扃的儿子,守成之君,夏朝国力依旧强盛。

姒孔甲:在位9年,姒不降的儿子,信奉鬼神,淫乱无度,沉迷酒色,胡作非为,夏朝国势走向衰弱,难怪姒不降不传位给他。

姒皋:在位11年,守成之君,而且是明君,夏朝不至于在姒孔甲之后迅速走向崩溃,国力有所上升。

姒发:在位17年,明君,选贤任能,夏朝国势更加强盛。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夏桀登场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少康复国到夏桀继位,中间历经了219年的漫长岁月,除了姒孔甲是个昏君外,剩下的虽然不能说个个都雄才大略,但基本都能算的上合格的守成之主。

然而,强势的国力,在夏桀任内迅速崩溃,随后被成汤所灭,商朝登场了。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