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都阳城-周口市商水县

禹都阳城是公认,但是,阳城具体在哪却是至今无定论。

3500多年后的今天也只能靠推测。

禹都阳城-周口市商水县

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剧《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阳城河南府县、又陈。”

阳夏是太康县毫无异议。夏时,其地域属豫州境,夏初属戈地。因夏王太康迁都于此,故称阳夏(jiǎ);其死后又葬在此地,人们因之又称阳夏为太康,太康县名即源于此。

可以确定的是秦汉时期的阳城肯定是今天周口市的商水县。

禹都阳城-周口市商水县

那么,禹都阳城是不是商水县呢?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史书没有说启有迁都,那么就可以认为,启都依然是阳城。

启的儿子太康迁都,到阳夏(现在的太康)。

我们可以根据商王迁都的轨迹推测:太康迁都应该不大可能一下子从嵩山南麓的登封迁到周口的太康去。

夏朝最后一任帝王夏舛被汤武抓住后押送到安徽巢湖关押。

商朝自商汤立国以来,首都最开始定在亳(今安徽亳州)。

禹都阳城-周口市商水县

商朝迁都轨迹可以查看:商王朝为什么不断地迁都?

商王朝的都城几乎全在平原,包括后来的周朝,丰京、镐京、成周、王城、洛邑、犬丘、南郑全都在平地,无一例外。

而且涂山之会的涂山在安徽境内。涂山之会之后,大禹再劳师动众跑到千里之外的嵩山脚下建都,有违常理。

据此可以推断,禹都阳城也不大可能建到山窝里去。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项城市直河(地理标注叫谷河),谷河上游在商水县境内叫清水河,古称姬水,也叫溵水,从商周时期就很有名气,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改名叫商水,商水县名也是因此而来。

直河全长约七十多公里,其中有三段流向比较直,这种情况应该不是自然现象,应该是上古时期人类治水留下的痕迹(同区域的曹河和汾河上游都有数段超过5公里的直河)。

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禹都阳城很有可能就在商水境内。

今天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夏王朝时期的青铜器?

一是,淮河流域难以有古墓保存,这决定了夏不容易找到证据。

二是,在商周时期淮夷地区的夏王朝青铜器已经被商王朝与周王朝所搜刮干净。

禹都阳城-周口市商水县

如西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食器师寰簋铭文中记载 把“俘吉金”做为一个重要功勋,所谓”俘吉金“就是把夏朝青铜铸造为西周青铜器记录自己的功绩,做为无上荣光传之后人,保佑“其万年孙孙子子永宝用享”。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