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百折不挠的代表,卧薪尝胆的越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勾践整日睡在薪草上,品尝蛇胆之苦,以此警醒自己要勤于治国、一雪前耻。《史记》如此描述勾践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范蠡、文种君臣一心,如此披肝沥胆20年,终于迫使夫差自尽、越国灭吴。
因此,所有老师都告诉我们,卧薪尝胆的勾践是大毅力的胜利者。
但却没人为我们补课,勾践的胜利是“半截子式”的胜利,越国并没有因此称霸!
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第二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而在这两个版本中:卧薪尝胆的勾践,与仁义之师的宋襄公,分别是其中的笑话——他们背后的国,配不上他们的霸王之名!
这么说吧!谈起越国你能想到谁?
勾践!
然后呢?
没了!
连第二个出名国君都没有的越国,只能算是昙花一现的繁荣。
勾践之所以位列“春秋五霸”,不是因为越国变强了。而是因为吴王夫差,胁迫齐国黄池会盟,彰显了吴国的强大。
让齐国畏惧的吴国,却让越国给灭了,这就是勾践位列五霸的原因。
但勾践的霸主之位是名不副实的,他在消灭吴国的第二年,就大面积割地给了楚国: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越王勾践世家》
夫差自尽后,勾践确实风光过一段时间。渡过淮河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徐州;周元王赐胙封为伯。
但南返后勾践却发现,越国守不住淮河以北的土地,于是就有了这次大规模割地。淮河上游给了楚国;淮河以北还给了宋国;泗水以东百里之地给了鲁国。
勾践击败了夫差,但吴国一半的土地,却分给了周边各国!
勾践为何做这般糊涂事?
懂得养生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虚不受补。就是说虚弱的身体,是不能一次性吃大量补品的,因为他的身体消化不了。
越国就是这么回事。
《史记》说越人身上刺有花纹、以草木为食,这是一种半原始的状态。越国偏离中原,腹地多山多水,生活环境恶劣,民众彪悍善战。
越国能击败吴国,是越人个个善战,而不是人口众多。
勾践的胜利,并不是越国强过了吴国;而是昔日强盛的吴国,在与齐、晋争霸中自然衰弱了;邻近的地缘,让勾践完成了最后一击罢了!
夫差先是攻打齐国,赢了!得了地盘、但精锐有损失;
夫差好大喜功,杀了肱骨之臣伍子胥;
夫差带精锐黄池会盟,勾践攻破吴都、杀吴太子,积蓄多年力量偷家成功;
夫差带精锐班师,勾践揣测无法力敌,放弃吴都撤军;
之后,夫差连连与齐国、晋国开战,吴军精锐都死在了北方;
最后,夫差穷兵黩武,吴军损失殆尽,这才有了勾践的胜利。
因此,灭吴之后,勾践却守不住吴国辽阔的面积,最终割让大半给了周围邻国。
“苦心人,天不负”,既然越国还不够强,勾践不应该继续君臣同心,卧薪尝胆让越国变强吗?
但事实证明,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一个人面对生存危机时,他会倾尽一切去努力,不管是朝着哪个方向都容易做到极致。
可当危难消退之际,人的各种欲望就会随之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再想保持当初那份纯粹就成了奢望,勾践也是如此。
当吴王夫差自尽,越国吞并半个吴国,成为一方小霸后。勾践不仅没能继续卧薪尝胆,坚持勤政治国,反而权力之心益重,猜忌起了昔日共患难的范蠡、文种。
范蠡察觉到勾践猜忌之心后,携带妻子、家人泛舟五湖,离开越国远赴齐国。范蠡临走前,给好朋友文种留下了一封遗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善于政事的文种,并没有听取范蠡告诫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治理越国。他始终相信,勾践不会忘记昔日情分;他也始终坚信,自己会让越国蒸蒸日上。
直到有一天,越王剑被勾践抽出,扔给文种时。为越国操碎了心的文种,才茫然问道:“我文种为大王治理越国20年!如今两鬓已然斑白,我何害于越、何危于王,为何非要以死相逼”?
勾践回答道:“先生可还记得,当年夫差围困会稽之事?
您为寡人进献伐吴七策,寡人用了三策,夫差就自刎了!
现在还有四策存于先生心中,就劳烦先生去地下教导先王去吧”。
人性的阴暗面,在这一刻勾践的嘴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绝望的文种,最终捡起越王剑,结束了一代名士的人生……
功成名就的勾践,早已忘却卧薪尝胆的艰辛,也没有正视越国的实际国力。迫害范蠡、文种之后,勾践一生再无出彩事迹,越国之君再无一人扬名天下。浩浩荡荡20年的卧薪尝胆,换来的只是史书上寥寥几笔:
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人性的阴暗,最终毁灭了勾践的光辉。那个誓要一雪前耻的越王,最终成了开族谱的家长。卧薪尝胆典故的背后,多了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