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

《易经》的系辞上传有一段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一)

第一句,“大衍之数”,是指推演天地万事、万物用的数。

"衍"字:通“演”,从水,从行,是推演的意思。

“大衍”,太极的演化和流行,就是演天地之变。

《周易》中说,大衍之数为五十。数五十的来历,却没有说明注释,加上上古历算之法早已失传。

这就给后来的易经先贤,留下了诸多的发挥空间。

(二)

西汉学者京房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则说:“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而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

不过,风雷也有一个解释,是基于洛书九宫格的。

风雷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河图洛书源于十月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描绘的就是十月历各个月份的对应关系和天气变化:从冬至起数36天为一月,是水的生发季节,天降雪霜都会化成水;然后再数36天为二月,相当于现今阳历的春节附近,天气开始回暖,是火的生发季节,地温自下而上,古诗有“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叫“地二生火”;再数36天为三月,相当于现在的阳春三月,草木开始萌发;十月历的四月就相当于现在的五月了,夏粮成熟一篇金黄,所以叫地四生金;十月历的五月相当于现在的五月底六月初,夏收之后,土地裸露,所以叫天五生土;十月历的六月相当于现在的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正是淮河流域的雨季,是水的生成季节,所以叫“地六成之”;以下七月流火,九月金秋,就不用多解释了......

河图洛书的演化过程

洛书九宫格其实就是把十月历的总结对应到天体运行,表面看是平面九宫格,实际上是地球与星月关系的立体模型,那些数字也不是一个个单一数字而是一对对数字:一阳暗含九阴,二八三七四六五五,正好是五组十数整体表达的阴阳变化。这也许就是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是五个十,后来把这个循环放大后也指五岁,“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都是基于这个基础规律来的。

当然,十月历把一年分为360天,是有误差的。后来的部落首领女娲根据对太阳影子的观察,发现了这个误差,就规定十月之后再补上五天才算一个整年。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补的是历法中的漏洞。

再后来,人们根据月亮圆缺规律,创造了朔望月的概念。

再根据连续观测五十个朔望月,历时约1476天,平均每个朔望月约为29.5天。但编制月份不可以出现半天,古人不能采用一天跨俩月的历法,不然会出现上午是一月,下午就进入二月了的情况。或者白天为一月,到了晚上就进入二月。所以古人可能选择30天为一个月,1476天÷30天=49个月+少编的6天,并隐遁了1个朔望月。误差约0.4%千分之四。因而得出:用大衍之数五十(个朔望月)编制历法,只能组合出四十九个整天数的月份。

只有这样,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少编了6天,岂能善罢甘休。

于是继续求索。如以29天为一个月:则51个月×29天=1479天,多编了3天。并虚出1个朔望月。误差约0.2%千分之二。继续努力,交错用之:以25个月编30天,以25个月编29天,交错用之。则25个月×30天+25个月×29天=750天+725天=1475天,少编了1天。

这种历法的误差为:(1/1476)×100%≈0.07%,一万天误差七天。这种精确度已令今人倍感吃惊。

古人可能最终采用了这种历法。以30天为大月,以29天为小月,分出大小两种月份,大月为阳,小月为阴,“分而为二以象两”的原意是指分出大小两种月份。

50个 朔望月可以编四个回归年(“揲之一四”的原意:是指50个朔望月可以编四个回归年, 当用于筮法时,是指将策数四个为一组的数。“以象四时”历代易学家大多解释为以象四季。非也!“四时”是指四年。)计48个月。余2个月(一大一小)及少编的1天。将少编的1天加到余下2个月中的小月中,则余下2个月均含30天。这样就几乎消除了误差,(30天一月为偶、29天一月为奇、少编的1天为奇。将奇数29和奇数1归为30天一月。这是“归奇”的原意,象征编四个回归年所余下的日期,即闰月)。

余下的2个月应如何安排呢?

一年有6个阳月×30天=180天,有6个阴月×29天=174天。合354天,比一岁(回归年365天)少11天。积三年约少33天,约一个月。故每三年插入一个闰月(一个闰月30天,这三年比公历少3天)。“挂一以象三”的原意,即插入一个闰月弥补三年之中少记的一个月。

三年一闰的周期确定了,闰月应安排在哪一年呢?很自然是安排在连续三年中的中间那一年比较合理,如果安排在一头,则另一头偏差较大。

由于前三岁加一闰已经比较精确了,而四岁一年独加一闰,则导致整个四个历法年偏差加大,岂不是前功尽弃。所以,第二个闰月必须加在第五年里(五岁再闰)。

这样看来,用50个朔望月只能编制出四个历法年,四个历法年共计月数为四十九,故用大衍之数五十,对应朔望月编制历法,只能采用49个月,而这49个月是依据50个朔望月推演出来的,所以,虽然只用49数,但50这个数是不得不提的。由此看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虚一不用,并非真的不用。在历法中,用于五岁再闰。在筮法演策中不用是因为四个历法年中只有49个月。所以“虚一”就是五岁中的闰月。

因此,风雷说易经源于历法是有道理的,包括六十四卦推断一月之内的应期也是严谨的科学。

火星阁一直在致力于国学和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

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加我微信联系:tfenglei

我们正在重点推出旅游服务资源互换的游学活动,

大家相互交换劳动价值,各取所长,各用所专。

我做我擅长的,非常得心应手,你做你专业的,轻松快捷。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更容易。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