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又名艾草、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
艾能散发出一股异香,点燃后愈加浓烈,并有很强的穿透力。
中医认为艾是纯阳之草,能驱逐寒气,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多被用于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病症,是中医妇科常用药物之一。
战国时《孟子》中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有生熟之分。生艾为艾叶采来自然阴干;熟艾则是经过反复揉、捣,做成艾绒,亦或是用醋炒黑,甚至炒成炭,也叫熟艾。艾草作为医用,入药多用生艾,灸多用熟艾,又称陈艾,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叶谓之陈艾。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蒿具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肝炎、三叉神经痛、关节炎的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艾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等作用,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在民俗中,艾草常被人们用于端午节的“避毒、避邪”。每到端阳节,人们都在屋门上插上艾草。形成了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民间相传,端午节门前悬艾的风俗,起源于沔阳。很早以前,那里曾是一片湖泊,住在湖畔的人们,常年在湖中打鱼摸虾,捕蚌挖藕。日子久了,不少人患上了风湿病。轻者行动不便,重者卧床不起,十分痛苦。当时在湖口处有个善良的小伙子,名叫艾虎,他从一位名医处听到,有一种草药,取叶晒干,点燃后用烟熏烤,就能治这种病。艾虎为了让乡亲们早日摆脱病魔缠绕之苦,他不分昼夜,四处采集这种草药,并把它送到每户病人的家中,还教给他们使用的方法。
五月初五这天,他在湖边采药,傍晚未归,霎时间大雨倾盆,他不幸落入湖中,失去了生命。次日,乡亲们得知了这一噩耗时,无不为之悲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艾虎,就给这种植物取名叫“艾”。并在每年五月初五,也就是艾虎不幸去世的那天,用艾扎成虎或人,悬于门前,以示怀念艾虎其人,并把它作为辟邪除秽的吉祥物。随着岁月的更迭,人们在端午这天,只是在门上悬艾,而不再扎艾虎或艾人。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端午节门上、室内悬艾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专家们研究证明,艾这种药用植物,它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芳香油,这种成分具有很强的消毒、灭菌、杀虫的作用。端午悬艾枝就是一种很好的空气消毒法。在疾病流行的时候,在室内点燃艾绒,用烟熏,不失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之一。
艾草既可内服也可外用,最新的中国药食同源品类已经把艾草纳入87个种类之一。
艾草饮用包括艾草茶、艾草汁和艾草酒。艾草食品除了春天采嫩艾作菜食,还主要制作艾草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