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解之谜:河图洛书的来历 十月历的来历

提起易经八卦,很多人都知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那么,很少人推究河图洛书的来历。

摈弃神话和迷信的成分,风雷坚信河图洛书绝不只是神龟河马身上的图案那么简单。

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历程。风雷认为河图洛书跟十月历有着密切联系,包括易经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历法中继承过来的:指导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对数字的认知往往是从数手指开始的,俗话说“屈指一算”,多数论者都认为“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作一二三四横杠,五作X,手掌之象形也。除汉字外,在西方也可找到类似的情形,比如罗马数字也是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的罗马数字一二三,分别作Ⅰ、Ⅱ、Ⅲ,皆竖指之象形,五作Ⅴ,手掌之象形,十字是合掌写作Ⅹ。罗马数四、六、七、八、九,分别作Ⅳ、Ⅵ、Ⅶ、Ⅷ、Ⅸ,皆为Ⅴ(五)的加减形式,凡此种种,都说明“五”作为计数单位,来源于“合指一算”,手是操作工具,又是五以内(包括五)数字的象形。

原始社会的生活形态是以考事纪时,结绳记事。部落首领每当出行之日,必让部落内族人以羊毛搓捻成细绳打结以记。经反复实践,部落首领发现结绳记事遍数十指,凡36复,地上相同情况又循环发生,天气也发生相同变化;于是就规定360天为一年(圆周360度和十进制的来历其实就这么简单),36天为一个月,一年分10个月根据左右手分上下年两两相对(中原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奇数为天偶数为地,记录天象总结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段话其实就是古人对一年中天气和物象变化的总结:从冬至开始的第一个36天是水的生发季节,这时候的冰雪融化后都会生成水,第六个36天为水的生成季节,天上下来的直接是水叫做雨;第二个36天为火的生发季节,人们感知是从地下的井水开始,古诗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七月份是火的生成季节,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也叫七月流火;依次类推,三月份是草木的生发季节,这个时候能看到草木发芽,八月份是草木生成季节,果实成熟,叶黄落地;四月份(相当于现在的阳历五月底)是金的生发季节,这个时候夏粮成熟,一片金黄,九月份·是金的生成季节,铺天盖地都是成熟的金黄;五月份夏粮收完土地裸露,古人认为这是土的生发季节,到十月份秋庄稼收完,也是土地裸露,但草木不长,古人认为这是土的生成季节。

u=808484714,2973023320&fm=23&gp=0.jpg

后来伏羲在大鱼和神龟身上发现近似这种表述的图案,就依样划出,最后演化成了八卦。

00455YMPgy6Vf0i0cg171&690.jpg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心中先有了一个概念然后才会发现相应的物象。

奇石,中国地图

河图洛书的发现也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我们都知道宇宙是无限的,大至无极,小至无形。现代高科技手段也只能解开非常有限一丁点谜底,宏观上人们逐渐部分了解了地球,太阳,银河... 微观上,人们逐步的分离了细胞、分子、原子、中子...而且会永无止境的分下去,这一切就是古人所谓的无极。

既然道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又该从哪里下手去掌握没有穷尽的道理呢?

我们的祖先采用的方法很简单,所以叫“易经”,包含简易、变易和不易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数学上研究直线的性质的时候,先研究线段的性质,进而推理直线的性质。假如我们把太极简单的比作一条直线,而把自我认识比作直线上的一个点,就可以分成两条射线,无穷无尽的宇宙到“我”就有了极限,这就是“无极生太极”。

古诗“山登绝顶我为峰”,以我为界上是天边,下则是地界,所以有“开天辟地成两仪”。

这里的两仪,同时也包含现代哲学里所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方位有“我”就有了远近;时间有“我”就有了先后;伦理上有“我”就能判断祖先和后代。这就是阴阳理论。

后继者又发现有了“我”的存在,二极世界就变成了“三”的世界,阴阳理论进化出“天、地、人”三才之道,推及万事万物也都会有个“先”、“中”、“后”,“上”、“中”、“下”……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伏羲老祖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融入阴阳理论结合河图、洛书,本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则,采用类比的方法,用有限的事物演绎着无限的宇宙。“近取之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再后来,传说中的女娲炼五色石以天其实就是利用日晷发现十月历的误差,在十个月之后再补上5天才算完整一年。“断鳌足以立四极”,应该是根据动物都有四肢的通性,把根据左右手拟定的上下年再次断开,设定了历法的四季。

这种归纳分类的学习方法,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最好手段。

微信打赏

    A+
发布日期:2017-03-30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世界未解之谜,河图洛书的来历,十月历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