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一喝酒脸就红,属于特别能喝的!”
当然不是!
喝酒就脸红,是因为身体里缺少活性最高的乙醛脱氢酶-2。
如果肝细胞内缺少这种酶,乙醛无法被催化,大量的乙醛进入血液,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出脸红、心跳快、恶心等症状。而黄种人中约有一半的人都缺少这种乙醛脱氢酶-2,所以大部分人喝酒易脸红,是不能喝酒的表现。
而喝酒脸白的人可能更危险:
大量的酒精进入血液,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导致皮肤血管大量收缩,从而脸色发白;
心跳加快,出现心脏并发症,冠心病发作、心律失常等;
体温升高,如果外界温度很低,就会导致机体散热过快,造成低体温症,甚至有致命的危险。
喝解酒药,靠谱吗?
解酒药并不能真正的解酒,有些解酒药是保护胃黏膜的,有些解酒药是保护肝脏的。
上面说到真正能解酒的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而吃下解酒药之后,解酒药中的这两种酶进入肠道,会被肠道内的胰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不会直接被身体吸收,从而失去了解酒的作用。
市面上大部分的解酒药其实都属于保健品,保护酒后机体,减少各脏器的损伤。
怎样才能减少喝酒伤害?
不要大口喝酒
饮酒过多、过快,尽管肝脏转化速度已经很快,但血液回流速度远快于肝脏生物转化速度,未代谢的乙醇、乙醛和乙酸就会从肝脏扩散入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机体的各项机能。
喝酒前一定要吃些东西
酒精大量进入到机体,会导致机体发生各种反应,酒精浓度越高,反应越大,胃里有食物就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还能降低酒精的浓度。
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相比蛋白质和脂肪更能延缓酒精的吸收,所以喝酒前可以喝些糖水或者吃些馒头、米饭等。
喝牛奶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伤害。
喝酒不要跟带气的饮料一块喝
否则容易加快胃肠对酒精的吸收。喝酒时可以多吃些绿叶蔬菜和豆制品,保护肝脏。
饮酒后,可以适量饮用蜂蜜水或糖水
饮酒后,交感神经兴奋会消耗大量的血糖,导致酒后低血糖。
低血糖时最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低血糖状态又会导致大脑缺乏能量,容易出现昏迷甚至更危险的情况。
大脑的供能基本靠葡萄糖,所以酒后可以喝些蜂蜜水或者糖水,补充能量。
喝醉后,最重要是防止误吸
尽量选取侧卧,如果不能,也要把脸扭向一侧,防止呕吐后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
当然,最好是选择不喝酒或者尽量少喝,没有酒精,直接切断源头,也就没有损害。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