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这个词,除了在赵丽蓉的小品里面作为骂人的话出现,在其它场合几乎都不再使用了。
现代的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棒槌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棒槌是早期农妇洗衣服的必备工具,多由枣木或其他硬杂木制成,长40厘米左右,现在很少看到了。妇女们在河边塘畔洗衣时,将衣物置平整在石头上,加揉碎的皂角若干,反复折叠,用棒击之以去污,想当揉搓。
也许在偏远的山村,可能还有老太太在用。
用棒槌捶打衣服它的原理和洗衣机甩干衣服的原理一样,通过外力的作用使衣服的水分子及脏,细菌等甩出来。
在古代布匹多是粗布,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觉得粗布很多地方有卖的,那时候的粗布和现代的粗布不一样。现在是精纺的细沙布,古代都是粗线织就的。衣服厚还沉,尤其是湿水以后,那时候有没有洗衣机,只能用棒槌不停敲打,再洗掉灰尘和油腻。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忙完灶上的事,就挎上个大竹篼,装上一家人换下的衣物,带上那必不可少的棒槌,去村边的池塘槌洗。有时我们也会像跟屁虫一样跟随母亲去那池塘边捉鱼抲虾、玩水嬉戏。因此,母亲那抡着棒槌一起一落槌洗的身影,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每年秋末冬初农事空闲的时候,农妇们大篮小筐挑着在大铁锅里用沸水掺草木灰煮过的破旧布头或不能再穿的破旧衣物,来到池塘边槌洗。此起彼伏的棒槌声,聊天声、孩童的嘻闹声,相互交织,汇成一曲优美的乡村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