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入人心,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标上纯手工打造,价格立马飙升数倍甚至数十倍。
宜兴紫砂陶大师亲手制作的一把紫砂壶,可以拍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价;寿山石雕根据石材的稀缺程度与大师的名望声誉而价格不同,却常常被趋者若鹜。
一些商家抓住机会,动辄以“纯手工制作”为噱头,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头,东西粗糙不堪,价格却是不菲,似乎你要不买上一件,就是不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常手工艺人只是懂得制作手工艺品,而那些高价的作品都是出自一帮所谓大师之手。而“大师”向来往往都是通过商业运作包装出来的,即使同样的东西,大师的卖的贵还好卖,一般艺人的几乎就卖不掉。
这就是目前的现状。这些商业运作看似是在保护一些传统工艺,实际上却恶化了传统技艺的生存环境。
说实话,手工艺品本身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主要就是附加值。外行人当然会认为大师作品附加值更高。但是,你不要忘了:
手工的价值,在于功夫的累积
任何一项技艺,都绝非三个月或者半年所能够练就,而每一件作品,都需要时间的打磨。手工艺术品是劳动能力的体现,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是需要艺人们付出很多的辛勤劳动.客户用钱不光是在购卖其一件艺术品的成本,而更多的是在购买其艺人们的劳动成果!
所以,如果“大师”的产品被做成了畅销品,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为赝品了。这些赝品是没有价值的,准确地说应该是物非所值。
另外
手工的价值,还在于情感的温度
每一件手工制作的物品,都留着创作者手上的温度。
比如苗族姑娘制作的嫁衣,由蚕丝纺成布再绣上花、蝴蝶、牛等苗族的图腾,可以说,从她第一次拿起针线就开始准备,常常由父母相帮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最终完成。这不仅是技艺精湛的苗族刺绣,那一针一线中既饱含着父母对女儿无穷的不舍,也包含着少女对于未来幸福的无限憧憬。
这样的情感体验,凝聚在手工制作当中,即使机器生产的流水线能够造出多么标准、多么完美的商品,也无法媲美那每一件都不相同、每一件都包含不同人生故事的手工作品。
宛如妈妈亲手制作的一碗面条,什么样的山珍海味能够替代?
第三
手工的价值,在于技艺的精度
没有技艺,称不上手工。许多传统技艺项目传承人所具备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即使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物件,一般工匠能做,但能称得上手工技艺的,却非得有真本事不可。
所以,只要商家声称,手工制作的当然外观却不如机器制作来的规整。那你就要当心了!
手工制作的核心价值是“量身定制”无法复制的独特性,绝不是粗制滥造。
所以,并非所有的手工制作都有特殊价值。只有那些承载着传统的深度、技艺的精度、情感的温度、时间的厚度的手工制作,无数人类智慧与情感凝结其中,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