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香文化

香对于古代中国而言,既取其芳香之味,亦有礼教之用,更是与上苍神灵的沟通之物。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从汉唐时期的香文化从祭祀仪式中逐渐成形,到香被宋代文人视为灵感之源,从明代全民皆用,到清代被皇室视为重要的库藏物资。

早在汉代,熏香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出现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以及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用来为衣服、被褥熏香的“熏笼”。唐以后,熏笼的使用更为盛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后宫词》就有“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的诗句。

在汉唐时期,香文化从祭祀仪式中逐渐成形,随后与道教和佛教产生密切联系。从大量存世的香具中,可以发现自汉代开始,中国人的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焚香,香具在明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凤踏龟座博山炉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凤踏龟座博山炉以传说中的仙山为形态,炉柱为展翅的凤鸟,凤首高仰用喙部托住炉底,下踏一昂首的仙龟,是为汉代人神仙思想的真实写照。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华大地的佛教也将香视为一种重要供养,推动着丝绸之路上香料贸易的发展,在此板块所展示的绘画及佛像中均可发现香在仪式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文人文化的兴盛也催化着香文化的发展。香被宋代文人视为灵感之源,他们不仅以诗文咏香,更发挥聪明才智,打造出各式各样的香具。尤其是此板块中展示的瓷质香具,堪称文人优雅生活的极致产物。上海青浦任仁发墓出土的南宋官窑兽耳炉,样式仿照商周青铜器 “彝”。“彝”在商周时期一般作为礼器和酒器,但是在宋代,这类仿“彝”的瓷器通常被当作香炉使用,在宋代的绘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文人书桌上放置这种香炉。

 

 
自汉代以来,香在宗教与世俗场合都被广泛运用,无论男女都乐于香事。到了明代,则是全民皆用香,明人遗留下大量陶瓷、金银、漆器、玉器香具,香与琴棋书画一样不可或缺,成为了明人重要的生活艺术。在此板块的绘画中,陈洪绶、仇英等名家用画笔描绘出闺阁、僧道、文人的用香情景。中国古代,人们喜用熏笼熏衣物,令衣物的余香数日不散。陈洪绶的《斜倚熏笼图》堪称明代生活用香的经典之作:美丽的女子斜身倚靠熏笼,裙裾招展,熏笼下放置一鸳鸯形香炉。
 

《斜倚熏笼图》,明,陈洪绶

清鸡翅木香几

而到了清代,香料被皇室视为重要的库藏物资,景德镇官窑为皇室制造了大量姿态各异、材质多样的香具。在这个板块,观众将看到皇宫内廷珍贵的香具收藏。清代造办处制透雕鎏金炉,盖顶饰伫立一狮子,作戏球状,盖面隆起为镂空的缠枝花纹。这件器物同时运用了错金和鎏金两大工艺,器表经过特殊处理呈现三种不同的颜色。盖底部有款识“造办处制”,乃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负责铸造的器物,专供内廷和皇家使用。

在这一时期,线香也得到广泛应用,并相应诞生了香插、香筒、香盘等物。成形于宋代的香几则成为居家用香的专用家具。在最后的清代香文化展厅,清代书法家张廷济的《隶书七言联》、鸡翅木香几、来自清宫的造办处制透雕鎏金炉以及池努奇博物馆创办人从中国带回的花梨木椅子复原了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场景。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