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花轿结婚全过程 枪、罗、唢呐、打喜竹,上花轿
那么,打喜竹是怎么来的呢?喜竹的寓意又是什么呢?
一、 仪式核心:并非“打”,而是“引”与“护”
-
仪式场景:新娘上轿前,两位“全福人”(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妇女)或娘家兄弟,手持两根连根带梢、枝叶俱全的青竹,竹梢上悬挂红绸或小红灯笼。 -
核心动作:花轿起行时,持竹人一前一后,以竹竿引导和护卫花轿前行。一路竹影摇曳,灯笼红光闪烁,与喧天的锣鼓、唢呐声交织,形成一场视觉、听觉交融的盛大游行。
喜竹也叫子孙竹。
它的寓意首先是开枝散叶
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婚姻中,传宗接代是首要目的,即所谓的上告知于宗庙,下得以延续后世子孙。所以结婚后是否能够生儿育女就是作为一个新娘的重大任务,而如果不能生育或者不生儿子,则对新娘来说,有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在中式婚礼的风俗中,很多习俗都是祈求新娘能够顺利生养儿孙的祈祷仪式,以保证上了花轿去了婆家以后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后是节节高升
风雷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新郎官本来就是一种官职,而且,从前的科举制度,没有年龄限制,结了婚仍然可以参加高考。所以新郎结婚后节节高升也是最好的祝福和期望。
第三,新婚喜竹要求一定要有根有稍、有头有尾
寓意夫妻的生活“有头有尾”和“由头甜到尾”是很吉祥的。有根是根基牢固 有枝有叶是开枝散叶。
为何偏偏是“竹”?
为何要在“上花轿”这个环节使用?
因为它在这场空间转换与身份过渡的巨大能量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
净化与开辟(竹为“清”物):迎亲队伍穿街过巷,前往一个陌生的空间(大家)。竹子被视为洁净、有节之物,能祛除污秽。在前方“打喜竹”,有为新娘花轿净化道路、开辟吉祥能量通道的深层含义。 -
过渡与连接(竹为“桥”):新娘正从“闺女”变为“媳妇”,从“娘家”进入“大家”。竹子是生长极快的连接性植物。用它引路,象征着顺利渡过这个人生重要关口,实现身份的平稳连接与转换。 -
声响与信息的协同(系统能量论):您提到了“枪、罗、唢呐、打喜竹,上花轿”。这是一个完美的能量协同系统: -
唢呐:以高亢声波震动天地,宣告喜讯,驱散低灵。 -
锣鼓:以厚重节律稳定气场,提振士气。 -
鞭炮(枪):以爆破之声彻底清场,迎接新生。 -
喜竹:以视觉形态和神圣寓意,完成最后的能量引导与灌注。 -
花轿:承载着被这一切仪式祝福和净化了的核心——新娘。
-
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能量茧房,护送新娘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现代启示:超越习俗的永恒价值
-
它对生命的敬畏:提醒我们,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对生命传承的庄严承诺。 -
它对成长的期望:祝福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让家庭成为彼此成就的阶梯。 -
它对圆满的追求:倡导一种有始有终、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总之,“打喜竹”,绝非简单的热闹仪式。它是一门深邃的生命哲学,用最朴素的自然之物(竹),表达了华夏先民对生命、未来和宇宙秩序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美好的祝愿。








